近年来,西北油田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选、育、用链条式管理体系,畅通人才通道,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油田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人才接替和支撑。
倾心引才:互联互通实现引进量质双提升
10月16日,在西安石油大学弘石报告厅,西北油田代表集团公司承办毕业生大型招聘宣讲活动,共有中国石化41家企业代表、学校有关负责人及毕业生代表400余人参加。在这之前,遍布9个城市12所高校的西北油田2024年校园招聘系列专场宣讲圆满结束。
宣讲会热烈的现场气氛,离不开背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西北油田提前发送招聘信息,进行公众号推广,建立毕业生招聘群,让广大毕业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情况。
“我们开展‘杰出工程师进校园’活动,邀请10余位领导专家、优秀校友现身说法。只要是毕业生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西北油田党委组织部周煜介绍。三年来,西北油田共举办招聘宣讲100余场次,累计吸引2万人次,简历投递人数呈线性增长。2023年报名人数3200余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毕业生对西北油田的青睐有加并非偶然。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西北油田将招聘工作向前延伸,把企业需要作为选才引才的标准,通过实习平台、项目合作、座谈交流等方式,与高校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接收优秀在校学生到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打下基础。
近三年,西北油田引进高校毕业生47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69%,985、211高校毕业生占比37%,实现引进量质双提升,形成集聚优秀人才的强磁场。
多维育才:静待花开的“双向奔赴”
2023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杨凌鹏依然选择了坚守岗位。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岗位上过了4个国庆节。2020年7月入职的他,已成为西北油田采油四厂安全生产中心现场巡检岗主管。
“最盼望的事就是去现场。”杨凌鹏是油气储运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习时就一头扎在顺北油气田联合站施工现场,目前已奔赴更偏远的顺北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成为“深地一号”建设者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采油二厂开发研究所的“建模数模专业户”95后陈波、雅克拉采气厂的“中国石化技术能手”和“中国石化青年岗位能手”双料能手王国田……在西北油田各基层单位,都有一批新生力量崭露头角。
“毕业生入职西北油田只是开始,如何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既让用人单位满意,又要毕业生认可’的双向奔赴,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西北油田党委组织部周丽君说。
西北油田征集每名毕业生的工作意向,结合其专业需求、面试结果,计算匹配度,为合理分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实现最优匹配。连续三年,西北油田人岗匹配度达到85%以上,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多元化毕业生入职培训、个性化培养计划……西北油田对新员工培养实施“一人一策”,为每名新员工制订专有的三年培养计划,开展“师带徒”,全面增强他们的现场实践能力、岗位任职能力。
琢玉成才:追逐地下万米的“黑色”梦想
10月19日,跃进3-3XC井进入完钻前最后的施工。今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对它的开钻实况进行了直播报道。这口井的技术现场跟踪负责人杨卫星,是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主任师。开钻5个月,他在南疆前线待了4个月。
2019年7月,油气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杨卫星以优才生身份加入西北油田,被分配到位于乌鲁木齐的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他一头扎进南疆大漠的钻井现场,一年的时间内,参与了数十口井的钻井施工,把科研的种子埋在了数千米深的钻井现场。
“优秀人才必须能在生产一线扎下根,解决现场难题,才能成为油田建设的主力军。”西北油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振琼说。
作为聚才留才的重要抓手,西北油田用心用情为新员工成才打造良好环境,推进薪酬分配向科研生产一线倾斜,出台《博士后、优才和优秀毕业生引进待遇》,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对外学习交流,组织科研技术骨干到石油院校回炉培训。环环相扣的措施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处边疆,心怀梦想。在南疆大漠这片石油热土上,西北油田引才育才用才,让每名员工都能在追逐地下万米“黑色”梦想的征程上发光出彩,实现人生价值。(汤 晶 刘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