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至优
护佑自然生态美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推进节能减排
中国石化深入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打造全产业链、全工艺链、全管理链的绿色发展模式,有效锻造绿色...
了解更多>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石化深入推进“能效提升”计划,稳步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狠抓温室气体源头减排、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积极推进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
了解更多>

守护生态环境
中国石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不毁林、规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要求,降低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严格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持续改善营造...
了解更多>专题
-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石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为使命追求,将一切工作、一切探索、一切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石化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阵地,在端牢能源饭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为党和国家支撑托底、稳盘固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
作为目前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氢能产业正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国石化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推动绿色化转型发展,在绿电制绿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均取得突破,建立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全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进一步引领、推动、支持和服务国家现代氢能产业链发展。
-
CCUS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被誉为解锁碳中和的未来之钥。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期间,听取了胜利油田CCUS发展实践汇报,了解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应用情况,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2024年,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前夕、“双碳“目标提出4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公司CCUS项目团队,再次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殷切嘱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中国石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际行动全力交出CCUS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降碳与封碳并重的新路径。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石化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潮,破题新经济,谋划新发展,以公司坚实产业链为基础,从采购供应链管理出发,从需求侧发力,厚植物资采购管理优势,全力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创新,着力打造易派客工业品电商平台(简称“易派客”),助力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健发展。
-
彩虹般的“外衣”,吸睛的双层车厢,这是一列搭载着先进眼科医疗设备,将手术室搬到车上的流动医院,这列火车叫“健康快车”。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到健康快车慈善事业中,打造“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聚焦消除可避免盲症、提升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以流动医院的形式,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带到最需要的地方,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困难地区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该项目已连续19年荣获光明功勋特别奖,获评中宣部“全国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和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关键在于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中国石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谋划发展,明确提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的帮扶目标,探索形成“集团化、立体式、结对型”的教育帮扶模式,累计捐资5亿元,援建300余所中小学,从改善硬件设施到提升教育品质,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以教育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连接紧密,尤其是东盟十国与中国关系友好。该地区发展潜力较强,石油石化需求较大,与中国石化的优势业务契合度高,是公司炼油、化工、销售板块国际化布局的重点市场,也是公司提出的打造三大业务布局中心战略构想之一。近年来,中国石化以全球视野谋篇布局,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驱动,深化东南亚能源合作,加速构建覆盖勘探开发、炼化加工、储运贸易、绿色能源的合作模式,探索跨区域、多元化的能源互联互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