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助力脱贫攻坚 接续乡村振兴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石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扎实做好扶贫工作,为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自1988年成立以来,中国石化总部先后承担全国7省12县的扶贫开发任务。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石化总部新一轮对口支援的西藏班戈县、青海泽库县和定点扶贫的安徽岳西县、颍上县,湖南凤凰县、泸溪县,新疆岳普湖县,甘肃东乡县均实现脱贫摘帽。

牢记嘱托 情洒东乡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素有“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之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东乡调研慰问后,中国石化第一时间与东乡县对接,承担了该县生态脆弱、基础条件薄弱、群众生产生活贫困的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5个村的定点帮扶任务。8年来,中国石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乡县时“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51亿元,派出扶贫干部6名,全方位做好帮扶工作,助力解决当地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基建扶贫解民忧

为改善布楞沟流域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中国石化共投入1.01亿元,修建通村道路75.3公里,有效解决了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和龙泉镇拱北湾村群众的出行难题,受益群众3万余人。累计投入6,733万元,修建578公里供水管道,新建维修164个蓄水池,提供入户设施2,349套,援建东乡县水质检测中心和自来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彻底解决当地吃水难题,受益群众1.3万人。累计投入4,167万元,为56户群众建设新农村,为龙泉镇拱北湾村和大树乡大树村易地搬迁项目提供援助资金600万元,为全县1,335户群众提供危房改造补助。

如今,路修好了,水引来了,新农村建设好了,布楞沟村民的生活也更好了

自2018年,中国石化联合甘肃省农科院专门引进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又营养丰富、广受好评的藜麦,且试种成功。2020年,在东乡县推广种植藜麦超1万亩,收购1,190.45吨,户均同比增收11,922元,打造了从种植、收割、收购到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如今,“东乡藜”已成为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产销对接添动能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中国石化积极支持当地发展藜麦、黑木耳、东乡羊、蛋白桑、蛋白菊等种养殖业,以及油馃馃、粉条加工等加工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打造“唐蕃云舍”民宿项目,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培育集体经济。拓展东乡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依托中国石化团购网、甘肃石油“极臻甘肃”等推动东乡县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利用易捷便利店将东乡优质农产品推向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在当地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4个,惠及8万人。

就业扶贫添底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中国石化援建8座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创造就业,有效解决当地200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难题。积极开展东乡刺绣、驾驶技术、工程车操作、烹饪餐饮等培训,让当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举办“中国石化未稳定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东乡专场招聘会”,先后解决102人就业问题,助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东乡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教育扶贫筑未来

在东乡,学校基础设施破旧、离家远、教师资源不足、学生辍学率高等“上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中国石化投入8,963万元,新建设石化中学、布楞沟小学、龙泉镇中岭小学、达柴小学等8所学校、教学点,帮助7所学校添加设备与修建附属设施。在东乡县民族中学开设希望班、启航班、励志班和筑梦班,设立中国石化助学金,累计向313名学生发放奖学金31.3万元。投入174万元,援助“关爱女童希望工程”,对临夏中学就读的515名女童提供伙食、住宿、交通和生活用品等补助。

健康扶贫增福祉

为改善东乡县乡村医疗条件,中国石化于2020年投入950万元,援建凤山乡、果园镇、五家乡3座卫生院和34所村卫生室。2019年,“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来到临夏州,为东乡县等地203名贫困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2018年以来联合尤迈慈善基金会,与临夏州111家医院合作开展健康扶贫,目前已免费救治贫困患者586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6,000人次。

​布楞沟流域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小学和中学​​

决战脱贫 助力小康​

自2002年承担新一轮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工作以来,中国石化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救济救助等,全力以赴帮扶当地实现精准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人民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典型帮扶案例​

产业扶贫

2014年,携手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易捷·卓玛泉”天然冰川饮用水。如今,“易捷·卓玛泉”已成为西藏水产业龙头品牌。

2015年,帮扶凤凰县建立山江桃园产业基地,开发“米粮1号”猕猴桃产业,于2019年取得“凤凰猕猴桃”地理标识,成为当地的一张“新名片”。

2016年,帮扶岳西县建立食用菌公司,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探索“技术服务+种植基地+贫困户+保护价回购+统一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扶贫模式。

消费扶贫

开通七大扶贫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利用易捷便利店、胜大超市、“极臻甘肃”等线下实体店,举办专场推介、展销会、订货会,开展“中国石化爱心优选”直播活动等,着力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题。

在中国石化帮扶下,东乡藜麦、凤凰猕猴桃、岳西桑植木耳、颍上八里河烤鸭蛋、新疆“阳光巴扎”系列干果、青海牦牛肉干、西藏“易捷·卓玛泉”、甘肃“陇上花牛”苹果汁等系列扶贫产品走向全国。

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参与消费扶贫的所属企业达100余家,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97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7.84亿元。

就业扶贫

在凤凰县开设蜡染培训基地,帮助当地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实现“手工进家,妈妈回家”,让留守儿童拥有温暖童年。

在岳西县援建劳务输出培训中心,在东乡县援建扶贫车间等,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东乡县、颍上县、泽库县等帮扶地区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

旅游扶贫

2017年起,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湖南凤凰县、泸溪县和甘肃东乡县实施“百美村宿”项目,分别打造“拉豪石头屋”“栖迟谷木头屋”“唐蕃云舍”民宿项目。

2019年,推出首条旅游扶贫线路——湘西民俗文化游。依托凤凰县、泸溪县两大湘西古镇,设计民宿住宿、猕猴桃种植基地采摘、湘西苗族蜡染手工制作体验、踏虎凿花世界非遗体验、雪茶种植基地参观等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旅游路线。

教育扶贫

投入资金1亿元,建设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基本解决了全县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就学的问题。

在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高中部创办女子“春蕾班”,以解决泽库县适龄女生入学率相对不高,尤其是高中阶段女生辍学率较高的问题。

在泸溪县石化中学开展踏虎凿花“非物质遗产”培训班,助力文化传承,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健康扶贫

连续17年开展“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项目,累计捐赠善款超过1.78亿元,为18个省39个地区超过4.7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捐建21所白内障治疗中心。

与北京尤迈基金会合作,在甘肃、新疆等地区推广远程医疗项目,会诊病例,培训地方医护人员,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基建扶贫

2003年5月,投入近600万元,在凤凰县正式动工修建千工坪乡至麻冲乡通村公路——“千麻公路”,于2005年10月正式通车,全长30.88千米,惠及3个乡镇、11个村、19个苗寨,道路修通后直接受益7,800余人,且带动了古苗寨旅游业发展。

2013年3月,在东乡县启动第一个扶贫项目——援建布楞沟通村硬化路,仅用64天完成建设,全长20千米,宽5米,并在危险路段加设3,000多个护栏,有效解决当地6个乡镇、22个村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2017年,投入1,150万元,在泽库县建设包括热旭日村在内的4个易地搬迁点的人畜饮水工程,让牧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喝到自来水。

救济救助

2014年,投入资金280万元,在颍上县南照镇按照小康标准,修建一座乡镇敬老院,2015年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石化扶贫以来建设的第一座敬老院,当地人赞扬称这是安徽阜阳地区最好的村级敬老院。

投入700万元专项资金,在岳西县开展“同舟工程”救急难项目,帮助特困家庭走出困境、看到希望。

振兴乡村 再启新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石化将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布“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承诺“十四五”期间将做到“两不少、三不减”,即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5亿元,助销扶贫产品不少于40亿元,做到帮扶工作力度不减、人力不减、资金不减。创新实施“一县一链”特色帮扶,即立足帮扶8个县的资源禀赋,帮助每县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农业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用实际行动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